《繁星》的写作背景

责任编辑:小丽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07日 15:06 浏览次数:26601
No.A50434

《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繁星》是巴金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留学途中在邮轮上写下的一系列文章中的一篇。

一九二七年一月,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最严峻的时刻。革命军队正在向南京和上海进发,此时,巴金启程赴法留学。这个对革命充满热切的向往、渴望为人民牺牲的青年,没有料到会是在这样的时刻离开祖国。巴金认识到这一点,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他才做出了走的决定。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四日,巴金和朋友卫惠林结伴,在上海,登上一艘法国邮轮“昂热” 号。 他们经过香港、九龙、西贡、新加坡、吉隆坡,越过印度洋,抵达红海的吉布提,然后通过苏伊士运河到塞得港,从这里跨过地中海到了马赛。他给大哥的信中描写了旅途见闻,五年后他把这些信件集成一本小册子题为《海行杂记》出版了。 它以清新的笔调、饱含感情的描绘着多彩的山光水色,异乡的风土人情,初步接触到帝国主义统治下殖民地人民悲苦的生活;描写了在西贡、新加坡所接触到的、被称为“海外孤儿”的华侨,对来自祖国的同胞那种至亲好友般的亲热;同时也诉说那些朴素的生活信念。这本处女作,初步显露出巴金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

亲,发现文中的错误不要不好意思告诉我们,纠错成功,你将获得50~200个金星币的奖励哦~ 我要纠错

声明:本内容为金星教育原创或整理,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繁星〗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