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如今浮躁的社会中,一些父辈传承的品质被逐渐丢失,正被过河拆桥、不懂感恩、急功近利等等取代。这些品质的丢失也使得我们远离幸福圆满的人生。
作者的妈妈是位一个时代女性主义者,似张爱玲笔下的完美女性,她圆满人生的永恒道理,跨越两岸三地,一个世纪,被作者凝结成42堂教养课,每一课都是决定我们是否拥有幸福人生的一种品格。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也许会对妈妈的管教感到窒息,但我们人生最开始的引领者就是妈妈。如遇到一个智慧的妈妈,她会让我们了解自我,明白自己的追求,以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坚守哪些信念,明白该有的行事分寸,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能够从容面对各自不同的挑战。
当我们成为了妈妈,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生智慧传达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请开启这本书——
本书讲述一个华人精英家庭沉淀百年的圆满人生智慧,通过作者的精彩提炼,妈妈的处事应变、待人接物,经过一个世纪的岁月沉淀凝结成了42堂人生智慧课。
书中并没有枯燥地罗列孩子应该具有的美好品格,而是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42个成长故事,让读者从作者母亲对她的言传身教中有所触动和领悟。
最后,作者温馨亲切地告诉人们如何在年华老去时仍能思考长青;如何保有宽大的胸襟;面对不公正的环境时该如何自处;诚实面对自我以及谨言慎行……而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能吸取这些养分,必定会获得幸福的未来!
作者简介:
钟郁君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美国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EWC)人口研究学院、新加坡东南亚研究学院等学术机构。
【序言】
妈妈在世的时候,我从来不觉得她有任何不平凡和特别之处,对我而言,她是一个极有原则、严谨、守纪律的母亲。妈妈不准我做的事,列出的清单比我任何一个朋友的家长规定他们的都来得长。朋友举办的交谊活动,我通常不被允许参加,原因不是地点太远,就是因为必须在朋友家过夜。就算好不容易可以出席,我通常也会是第一个离开的人。同时我也是一个在舞会时会接到妈妈电话的人,她会询问有无发生什么事,以及理所当然地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到家。禁令清单还会不断地增加:不可以在公共场所嚼口香糖,不可以把脚放在茶几上,不可以瘫痪般地坐在沙发上,爸妈责备时不可以顶嘴。我常常被妈妈永无止境,看起来完全没有道理的规矩给气得半死。
可是,随着年纪的慢慢增长,我或多或少逐渐了解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坚持我们必须遵守一些规矩,对她来说,要我们过着正确的生活是重要的事,包括在任何场合都要举止合宜。妈妈是个非常重视细节的人,许多年来她以自己的生活和亲朋好友的实例,来让我了解她的想法和做法。
妈妈在我35岁的时候过世,那时我已经结婚并在香港工作,我非常想念她,超乎寻常地思念。这时的我开始意识到妈妈教我的,从她身上学到的,以及她曾经为我所做的一切,我才发觉她和我之间有着非常特殊的联系。而我开始和朋友提到我的妈妈,提到她是如何严格地管理生活上的大小事,也说到姐姐和我被要求不可做而我们却违逆的事,以及关于妈妈的一些小趣闻。我的朋友的回应通常会是这样:“我妈从来没有教过我这些。”“我妈不会看重这些事情。我妈不会伤这种脑筋,她没时间教我们这些事情。至此我开始体会到妈妈是一个多么特殊的女性和不凡的母亲,她以自己和所认识的人的人生经历,教会我很多生命中重要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她都身体力行并成为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我年轻时有时会觉得妈妈的管教令人窒息,可是她的确让我更了解自己,明白自己该追求什么,以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抱持这些信条和学得的知识,让我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得以面对诸多不同的挑战。
在这本书中,我希望和大家分享妈妈教我的道理,但唯有了解我的妈妈所扮演的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女性和普通人,才能对她的教诲有更全面的体会。
妈妈 1908年出生于广州市,她是一个传统家庭里第一个念普通学校与第一个拿到大学文凭的女性。她觉得我外公帮她取的名字太过女性化而决定改名,这在当时是非常勇敢的行为。
妈妈知道财务独立的必要性,因此在我外公过世后,断然拒绝哥哥要资助她到美国念研究所的提议。她后来也没依照传统,和我外婆希望的对象成亲,而是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
在妈妈身上融合了多重特质,她拥有中国的传统美德——孝顺、责任感,也有着完整的现代价值观而能独立思考,为了捍卫自己的信念,在必要时甚至不惜挑战传统。
简要介绍我妈妈之后,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她曾经教我的一些珍贵的生活教诲,这些教诲就好像一道道菜,其中充满了酸甜苦辣的不同滋味,伴随着每一个实际的生活例子。有些人也许会觉得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与网络化和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但我绝对相信它们存在的必要。这些课题都是关乎人类的基本价值和原则,有许多已经为人所忘,或是在追求进步的快速步调时被忽略了,其实它们历久不衰,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合宜的。
我把妈妈教我的生活智慧,从中国传统观点的人际关系,依照先后顺序分为三个类别。《修养篇》集中在个人层面,也就是孔子所谓的修身养性,我称之为追求心灵成长的智慧。《待人篇》主要在于如何待人接物,我称之为建立成功人际关系的智慧。《处世篇》则着重于如何处事应变,我称之为打造和谐愉快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