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年级语文(上册) - 12 小儿垂钓

第1题

解析 背诵这首诗并不难,首先熟读这首诗,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结合教材插图,抓住关键词句,把诗背下来。

第2题

解析 完成这道题,先熟读词语,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根据自己联想到的画面思考这些重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以此来理解整句诗或整首诗的意思。

答案 诗中加点字的意思分别为:垂,垂钓;映,掩映;遥,遥远;应,答应。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是:夏天里的一天,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在小河边学钓鱼,他学得非常用心,只见他侧身坐在莓苔上,身体掩映在野草丛中。这时听到有过路的人向他问路,他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大声答话。

第3题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

 借问酒(jiǔ)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我知道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帮你释词语 

①〔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②〔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③〔遥指〕指向远处。④〔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一起解诗意 

清明时节,细雨纷飞,一位赶路人衣衫淋湿,神情悲凉,心情郁闷,想找个酒家避避雨、歇歇脚。路遇牧童询问酒家在何处,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伴你欣赏诗 

这首小诗语言通俗易懂,写得自如至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优美。诗是按顺序写的。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一“转”,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这就直接引出了第四句酒家的所在,是整篇的精彩之处——“合”。这是一种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艺术手法,耐人寻味。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suān)软齿牙,

     芭(bā)蕉(jiāo)分绿与窗纱(shā)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作者我知道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zhāi)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主要作品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帮你释词语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②〔留酸〕牙齿中留有余酸。③〔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④〔无情思〕没有情趣,无精打采。⑤〔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

一起解诗意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无精打采,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伴你欣赏诗 

此诗描写梅子成熟、芭蕉阴浓的初夏风光和儿童捕捉柳花的场景,表现了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留酸软齿牙”写得传神;“分绿”形容芭蕉叶的浓阴,暗示反光、投影的作用;“捉柳花”使儿童专心嬉戏之状跃然在目,凸显了诗人敏捷的才思。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