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 - 29 将相和

第1题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分别给这几个故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解析 边默读课文边把过渡句画下来,抓住过渡句后,就能知道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再分别阅读每个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小标题可以用书上的词语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只要符合故事内容即可。

答案 课文中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第2题

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内容做批注,体会廉颇、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写出你对这两个人物的评价。

解析 批注时,要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认真地品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对人物的评价,要做到有根有据,不仅有自己对人物的观点、感受,而且能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答案 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人。每次危急的时刻,蔺相如都是以命相拼,险中取胜——“我的脑袋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没有大智大勇,没有不畏强暴的精神,仅凭“一张嘴”哪里能做得到?为了国家的安危,他宁愿受委屈,看到廉颇“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他不是因为怕廉颇,而是他顾大局、识大体!而廉颇则是个英勇不屈,知错就改的人。他浴血沙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渑池会后秦国不敢再有异动,也有廉颇的功劳,因为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已经做好准备。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身为大将,更是难能可贵。

第3题

课文中的几个故事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它们的作用。

答案 课文中的3个小故事紧密相连,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这样复杂的关系,作者只是通过两个极其简单的过渡句“过了几年”“职位比廉颇高”,就将它们上下勾连,合成了一个大故事,构思之精巧着实令人赞叹。

第4题

复述或表演其中一个故事。

解析 复述时,要抓住故事的线索进行,如“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要抓住起因:赵王得了一块宝玉,秦王想用15座城来换。经过:蔺相如带宝玉来见秦王→蔺相如在秦国宫廷与秦王的交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表演时,要揣摩人物特点,力争把故事表演得生动、形象。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