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二年级语文(上册) - 25 奇特的“钢琴”

第1题

解析 课文讲述的是冼星海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音乐创作的故事,所以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语气来读这篇课文,把自己想象成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哥哥或姐姐。朗读时,语速不要过快,声调不要过高。第1自然段用叙述的语气来读;读第2自然段时要表现出大家的好奇与不解;第3自然段要结合“摆”“敲敲”“取出”“拉”“趴”“写”“敲”等词语想象冼星海工作的情景,读出敬佩之情;第4自然段要读出兴奋与崇敬之情。

答案

第2题

解析 这项活动是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听冼星海写的歌,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光盘或从网络上下载来实现;搜集关于冼星海的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浏览等方式完成;要想体验那奇特的“钢琴”的魅力,我们可以拿出家里的瓷碗、瓷勺,用小棒或小勺轻轻敲一敲,听一听发出的声音。但一定要注意:敲击瓷器时用力要轻。

答案 (1)冼星海写的歌有几百首,流传非常广泛的有:《在太行山上》《只怕不抵抗》《青年进行曲》《牧歌》《黄河之恋》《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二月里来》《救国军歌》《生产大合唱》等。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几首听一听,并说出自己听歌后的感受。

(2)冼星海,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他从小就尝到了生活的辛酸,十三岁起就一边读书,一边做苦工。冼星海小的时候非常热爱音乐,曾被人们誉为“南国箫手”。1928年他进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4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第3题

钢琴  时期  攒钱  叮叮当当

动听  音符  唯一  一支  奇特

诞生  艰苦  古董  指挥  津贴

解析 这里呈现的是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读词语时,要读准词语中的每个字,注意“一”的变调(“一”在词语“唯一”中读一声,在词语“一支”中读四声),正确区分平、翘舌音(“攒”读平舌音),吐字要清楚。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