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归类全练全测 - 课内阅读全练全测

第一题

1.: , ; , 。 , , 。 2.12月13日 3.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感受到孩子们无比悲痛的情感,以及对遇难同胞深深的悼念。 4.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说明了朱丹的演奏水平高超。 表达了朱丹浓浓的爱国之情。

【解析】2.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日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3.从第二段开头可以找到“临近石碑”四个字,沿此可找到朱丹看到的画面:每个孩子在雪中手拿一支蜡烛表现出孩子们对于遇难者的深刻哀悼。特别要抓住“头上、肩上积着雪”“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这些描写,在寒冷的天气下更显出孩子们对于同胞们的悼念之情的沉重。

4.选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朱丹的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形象生动地写出当时在这严寒的天气里所凝聚的悲伤之情,犹如滴血般深入骨髓,间接说明朱丹的演奏技术高超。这深切的笛声中饱含了朱丹的情感,也表达了他深刻的爱国之情。

第二题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这两句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能够激起读者的强烈愤慨之情,增强读者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更能引起读者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惋惜,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解析】1.圆明园的特点在第二段第一句进行了高度概括。

2.根据题干关键词“世界地位”在文中找到有关词语:“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凡是、统统、任意”都是“不管什么都”的意思,在这两句话中表现出侵略者的野蛮无礼,对于圆明园中的一切都进行了掠夺,也从侧面展现出作者的愤恨之情。

4.意在突出侵略者的野蛮无礼。完美的圆明园被毁坏,更激起读者的强烈的共鸣:叹惜圆明园的毁坏,痛恨侵略者的野蛮。

第三题

1.一只大狐狸不停地舔他的脸颊和嘴唇。另一只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子。 2.B 3.C

【解析】1.从选文第二自然段后两句话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老狐狸是怎样救护正太郎的。

2.老狐狸感受到了正太郎对他们母子的帮助,并且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它信任了正太郎,对他产生友情所以才救了他。

3.“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是对狐狸一家之间的亲情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的升华,最后用“金色的光芒”表现出全文中心思想,赞美这种美好的关系和情感,对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的歌颂。

第四题

1.主要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黄色的泪珠”指的是松脂。 用“泪珠”来比喻松脂生动形象。 3.③ ④ ① ② ⑤

【解析】1.选文写了包裹着蜘蛛与苍蝇的松脂球因几千年的积淀而形成了化石的故事,即琥珀形成的过程。

2.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写了“黄色的泪珠”,与下一段开头“松脂继续滴下来”相联系,由此可知这“黄色的泪珠”就是松脂。用“泪珠”来形容松脂,不仅写出了二者外形的相似,而且写出了松脂如泪珠般又大又连续地下落的样子,生动形象。

3.根据选文内容,可以清楚地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即蜘蛛与苍蝇的争斗——松脂流下来——包裹住小动物——积淀千年——形成化石。

第五题

1.老红军不幸陷入泥潭,被草地夺去了生命。“我”记住老红军的嘱托,鼓起勇气向前走。 2.表现了他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 3.这里的“光明大路”具有象征意义,“我”受到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感染,对革命充满了信心,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解析】1.选文的主要人物是老红军和“我”,事件就是老红军背“我”走路不慎陷进泥潭,老红军牺牲前还大声叮嘱“我”记住革命。这样的壮举激励“我”为了革命不断前行。

2.“顶”“甩”体现出他的坚决,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我”。大声说“要记住革命”说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没忘记革命,表明他是一个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人。

3.“光明大路”蕴含着老红军的精神,所以“光明大路”象征着老红军的舍己为人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感染了“我”,使“我”对革命充满了信心,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小学教材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