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 - 10 两小儿辩日

第1题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

解析 朗读文言文时速度要放慢,停顿得当,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外,文章中有三个反问句,读的时候不仅要正确停顿,还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把两小儿善于观察,有理有据,坚持己见的认真态度和他们的天真可爱表现出来。

答案 
  

(2)背诵课文。

解析 首先熟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全文,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即“起因—观点—理由—结果”的顺序分层进行背诵。重点抓住人物的对话,根据相似句式和所描述事物的特点,结合关键词语帮助记忆。最后借助联想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将课文完整地背诵下来。

第2题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两小儿是怎样争辩的。

答案 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儿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正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上的篷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子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第3题

说一说阅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再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解析 “明白了什么”也就是学习文言文受到的启发。可以从两个小孩的角度谈,也可以从孔子的角度谈。无论从哪个角度谈,都要具体说出受到的启发,说明自己的理由。

答案 (1)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来说:要发扬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来说: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通过对《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古代儿童那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也体会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处世态度。我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就缺少这种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过于依赖书本和老师,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不善于质疑问难,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应该改变一下自己。

☆你认为两个小孩儿说得对吗,为什么?请你查找资料,和同学共同探究。

解析 判断两个小孩儿说得对错要先明确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一个小孩儿是从视觉出发,依据“早晨的太阳像车篷盖,中午的太阳像盘子”的现象,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因为太阳离人近就大”。另一个小孩儿从感觉出发,根据“中午比早晨热”的体验,认为“中午太阳离人近,因为太阳离人近就热”。这两个观点都是片面的。回答问题时,可以借助电脑、书籍等工具,查阅相关资料,解答问题。

答案 我认为两个小孩儿说得都不对。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灰蒙蒙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就显得大些;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