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笔者经过一定的调查,了解到有些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不太重视班会课,不仅忽视了班会课的阵地作用,而且对班会课的性质也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有悖于教育原则。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随心所欲。
有的班主任课前不是周密部署、精心设计,而是东一棒子、西一锒头,应付了事。或者情之所至,海阔天空。当然效果不佳。
二是认识片面。
有的班主任认为:班会课是难得的“教育课”,平时讲课要抓质量,不便分散精力,唯有班会课才是讲前途、谈理想的大好时机。殊不知过多的、空洞的说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有的班主任认为:班会课时批评学生,准备充分,时间充裕,不仅挨批者洗耳恭听,而且“旁听”者也都?若寒蝉。但哪里想到,这一顿条分缕析的数落,挨“克”者不是无地自容,就是自暴自弃,连“同伴”也会产生“危及自身”之忧。
三是方法不当。
有的班主任平时对学生的过失只作记录,不作处理,单等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时“算总帐”,以便“杀鸡给猴看”。这样常产生负效应。
四是越俎代疱。
有的班主任唯恐自己管理的弟子出现越轨行为,有辱班风,因而把科任教师管理的任务也揽将过来,即使科任老师己处理妥贴,班主任也有再作“二审”的,拉到班会课上亮相,以为违“法”必究。久而久之,学生除了反感,还是反感。此外,随意把班会课改上主科或自习,班会课不作记载或记载不规范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造成这些误区的因素,从主观上看是班主任素质低,从客观上看在于学校领导“管”而未“理”,“督”而未“导”。故建议:首先要严格挑选班主任。那些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具备献身教育的志向的老师,不能当班主任。好的班主任不仅具有优良的思想修养,而且必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如健康的身体、灵活的组织能力、崇高的威信等等。其次要认真培训班主任。通过培训,使其更明白班主任职责,真正成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只有班主任提高了素质。念好了班会“经”,才可能避免班会课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