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班级良好人际关系是形成团结、积极向上班集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太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何使他们从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生活中来呢?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建立起这种关系呢?我的体会是:
一、让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记得新生报到第一天,学生均由家长亲自护送到校,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我热情接待了每一位家长和同学,向他们介绍优美的校园环境,告诉他们我们学校有可敬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大家亲如一家,有困难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帮助,这使新同学很快消除了对新环境的陌生和恐惧感。在新生第一次班会上,我真实地介绍每位同学的特长和优势,这使新同学都感到各自地位上的满足和对新环境的亲切,同时又使我们这个班集体在每个同学的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新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我更多的是进行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通过入学教育及各种活动尽快增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使他们一开始就能友好相处,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建立班级人际交往规范
人际交往规范是指维持人际交往关系正常状态所形成的要求。因此在班级中还要建立一系列适当的交往规范。
首先,建立道德规范。我通过建立班级文明守则,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的起码道德规范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诚实、和蔼、宽容、谦让地和他人相处,在同学中形成一种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我班有位小个男生,性格暴躁,唯我独尊,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一次与一位个高力大的同学开玩笑,不服气竟动手打人,被打同学未还手,才使势态平息下来。同学们都说要不是大个宽容谦让,这架不知会打成怎样。针对此事我在班上及时进行教育,表扬了宽容谦让的正确态度,批评了粗暴野蛮的错误行为,使同学们进一步懂得与人相处必须遵循起码的道德规范,那位小个同学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作了检讨,脾气也慢慢改了,与班上同学都能和睦相处。
其次,要建立礼仪规范。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与人友好相处不可缺少的礼仪修养。我处处注意在班级进行文明用语宣传,要求同学尊重他人人格,他人的劳动,他人的正当权利,讲礼貌、讲卫生、不讲脏话与粗话,这对同学友好相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班级同学朝夕相处,难免会有一些磨擦,只要有一方能主动礼貌道歉,另一方就能很快谅解,一声“对不起”就可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矛盾解决在产生之时。
再次建立习俗规范。习俗规范是调节人们某些活动范围内行为方式的规范,又是人际交往中重要行为规范。班级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从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也必定不同。我教育同学相处交往时相互尊重对方的习俗,尤其在寝室,生活习俗表露出的差异最明显,这就更要求相互间适应和体谅,如我班有几位农村来的同学家庭生活困难,平时衣食住行都非常俭朴,从不吃零食,有同学就说他们小气,没风度。我知道后,大力赞扬这几位农村同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号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使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再不会有偏见,并能在这些农村同学遇到困难之时,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们。当然对于那些封建迷信的习俗,我则通过正面教育,在尊重他人人格的前提下予以破除。
三、提高班级学生的交往水平
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还需要有较高的人际交往水平。交往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交往频率。一般来说,交往频率越高,交往就越深,相互间的吸引力就越大,心理相容水平就会越高。我通过各种班集体活动和适当的社会活动,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交往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志趣,使交往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更高雅。
教育学生在交往中平等待人,诚实交往,缩短同他人距离,提高交往效果。其次加深同学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教育学生善于知人,即了解更理解他人,通过班级谈心会恳谈会和各种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互相了解的广度和深度,使同学间能更好地进行交往。再次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修养。一是提高交往的理论水平,通过第二课堂和班级文化娱乐等活动,让学生读一些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技巧、美学等方面的书或组织学生听这方面的知识讲座。二是提高学生交往的实践水平。由于青年学生比较好胜、自尊心较强,他们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些学生还有隐私。因此,教育他们在交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交往中出现矛盾时,决不能互相抓住缺点攻击,揭露他人的隐私,而应该相互说理、通情、谅解。通过我的努力,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班集体已经形成,同时也带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