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

教育是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有规律可循,教育更需要耐心与热情。正如所有的艺术与科学一样,它需要智慧的指引,以便让我们更近科学,更近我们最初所拥有的理念,让我们的教育实践走向成功。让我们一起来研习“班主任兵法”。

班级管理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班主任兵法 ›› 班级管理 ›› 文章正文

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心理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5月07日 11:03 浏览次数:1427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5421

“角色”本来是演艺界的术语,但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都在充当着某一种角色,而人一旦进入了某个角色,总是设法使自己适应角色的需求,朝着角色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去努力。这种心理倾向对人的行为习惯有着强大的作用力,久而久之,直接影响到人的素质。

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如能认真分析和运用这种心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把一些易损的东西放到教室,给学生以一种信任感,使学生无形中把自己放到了主人的地位。相反,教室中尽是一些凿不碎,踩不烂,踢不坏的东西,学生认为自己总是处于被管理,被监督的地位,其产生的消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都一般的学生,一旦让他担任了班干部或课代表,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提高,平常一些易犯的毛病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克制。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和训斥的学生,则会感到自己扮演的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角色,往往会“破罐子破摔”,走上恶性循环的下坡路。

让学生进入角色仅仅是个开头,是否能适应角色的需求,真正具备角色的所有的素质,除了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教师的引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心理可塑性较强,长期地充当某一角色,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得过且过的懈怠感和依赖感,以至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形成病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要善于在不断抵消学生在受教育中固有的逆反心理的同时,发挥高超的“导演”技能,使自己的教育对象随时消除心理上的消极因素,经常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使每一个学生的才华和智慧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基础职能。如果角色心理教育不能持之以恒,那么学生不仅进入不了角色,反而会向反角色方向发展。这种角色逆向转换的副作用,必定造成教育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影响以后的工作。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角,在教育教学中也应注意塑造自己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呆板、单一的角色面孔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一位班主任讲过自己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例,班上的一个学生卫生习惯很差,如果当面批评会使他感到难为情,也不一定能改变他的陋习。一天早上,当这个学生走到教室门前时,教师借口查作业把他叫到办公室,一边看他的作业,一边用事先准备好的洗脸水让他洗脸,还帮他把脖子和耳朵后边擦干净,整个过程虽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但使学生很受感动,“蓬头垢面”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这位班主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除了充当身为“严师”的角色之外,还扮演了一位“慈母”的角色,靠母爱唤醒了学生的自尊心,既增进了师生感情,又达了教育的目的,同时还避免了单纯说教引起的逆反心理。现在的中学生中,由于父母离异或一些其它因素而使心灵受到创伤的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担当一部分父母的职能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一位班主任为解决某学生的早恋倾向,精心设计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像讲故事一样通过举一些事例和教训使学生懂得了早恋的危害。这种朋友式的交谈既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由此可见,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时,切不可把责任一古脑儿都推给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各种不利因素在某些方面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影响,以致使学生有话不愿向老师讲,有事不愿让老师知道。

要缩短这种师生感情上的距离,教师首先要主动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因为朋友的忠告比起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显得更为亲切和感人,更能影响一个人的心理行为。要当好一个“良师”,先从做“益友”开始,是一条成功的途径。

学校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以转变学生的思想为主的工作,只有师生各自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角色,共同努力,默契配合,才能在校园这座舞台上成功地上演一出出精彩的剧目。

返回〖班主任兵法〗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