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

教育是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有规律可循,教育更需要耐心与热情。正如所有的艺术与科学一样,它需要智慧的指引,以便让我们更近科学,更近我们最初所拥有的理念,让我们的教育实践走向成功。让我们一起来研习“班主任兵法”。

班级管理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班主任兵法 ›› 班级管理 ›› 文章正文

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举要及启示

责任编辑:Winnie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7日 09:33 浏览次数:1192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5434

为什么要称之为“理论---操作”模型呢?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理论背景。下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到举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溃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提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

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

3.交叉模式。

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学习、活动和生活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等多方面的管理。这种模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管理的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还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这样在结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参与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接了当地反馈到班主任这里。

通过列举,启示如下: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主要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种模式就能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除了这种构建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风格、管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析,这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教育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返回〖班主任兵法〗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