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常识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学习语文,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掌握其中蕴含的智慧道理。语文小常识,帮助你快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打开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句子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综合类专题 ›› 语文小常识 ›› 句子 ›› 文章正文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句子训练

责任编辑:Ice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17日 13:50 浏览次数:1264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34059

“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

  一、训练内容:重在准确。
  准确把握训练内容是提高训练效率的前提,在句子训练中,以下五种句子应当作为重点训练内容。
  1、一般句
  一般句指内容浅显,反映造基本规律的句子。如《数新房》中的第一句“放学后,我和同学在山上数新房。”这看似一般的四素句,如果学生能掌握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对以后的造句作文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含蓄句
  含蓄句指课文中难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种句子往往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一句“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类句子应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其含义。
  3、形象句
  形象句指课文中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三种:
   ⑴用词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的句子。如《葡萄沟》一文中有一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可让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地说出“葡萄挂在绿叶底下。”然后与原句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⑵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的句子。如《桂林山水》中描绘“山”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些句子描写生动形象,感情强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作者描述的意境。对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如比喻句、反问句等,可以让学生改成普通说法,再与原句比较,从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⑶有关刻画人物性格、品质、作风的典型对话和细节描述的句子。如《忆铁人》中一句: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这句简短的话只用了两个词,却充分反映了铁人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
  4、变异句
   ⑴倒装句
  颠倒正常语序所构成的句子叫倒装句。《再见了,亲人》这个课题就是一个倒装的句子,把谓语提前是为了表达作者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离情别意。
   ⑵省略句
  句子省略了必要的语法结构成份叫省略句。如《忆铁人》一文中的一句:铁人睁大眼睛,“哦?......咳!”要求学生说出省略部分是什么内容,体会铁人知错就改的精神品质。
  5、中心句
  中心句指表现课文中心思想的句子。这种句子画龙点睛地揭示了课文中心,在思想内容上起关键作用。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一句:“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找出这样的中心句,联系全文体会其含义,明确课文中心。

  二、训练思路:循序渐进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指的就是迁移运用。在句子教学中要让学生达到顺“势”迁移,熟练运用,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循序渐进。
  1、学习个例
  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句式,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范例,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文水平,在课文中确定适宜训练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特定句子的学习,对某种句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句子训练,固然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句子的形式,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从句式入手去理解句意,把对句式的认识和对句意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会忘记?”学习时先要求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与对比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不会忘记。”进行比较,想想,意思相同吗?语气相同吗?表达形式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也认识了反问句的形式和作用。
  2、发现规律
  学习个例是句子训练的“点”,点要推广到面上去,才能最终掌握某种句式,形成语文能力。引导学生从个例的学习中发现某种规律,是由点到面的中介,是句子训练的核心,也是学生真正掌握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般认为,学生对句式概括水平越高,越抽象,越能产生对句式积极的正迁移,实现句式类推。例如:“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桔黄的,一块块一条条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学习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整句话意思的词语(种种色彩、五光十色),再找一找具体描写的部分,最后发现句式规律“概括──具体──概括。”学生一旦获得关于此类句子的抽象模式,便能有效地形成语文能力。
  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低年级学生不宜采用抽象方式,而应采用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句式类推。例如:“放学后,我和同学在山上数新房。”教师把句子分解成四个部分(
   ①放学后,②我和同学,③在山上,④数新房)写在卡片上,
  让学生任意排列、熟读,以帮助学生获得四素句的具体概念,熟悉此类句式的灵活变化。
  3、迁移运用
  发现句式规律,并不表示学生已掌握了该种句子表达形式。要掌握句子表达形式还必须经过及时的迁移,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以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迁移运用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句子类化。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要素的句子内容,并纳入同类系统中;第二步是具体化,应用句式的组成规律来组织句子内容,学习实际表达;第三步是原理深化,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句子表达的基础上,对句式形成更高层次的概括化认识。
  例如:关于“概括──具体──概括”句式的迁移运用,(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先让学生观察珊瑚图片,
  感知各种不同形状的珊瑚;
  再让学生补充句子“珊瑚的形状很多,__________千奇百怪,十分美丽。”最后让学生再用以上句式说说其他事物。

  三、训练形式,贵在得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句式训练也同样。在训练过程中,不可能“千句一律”,而要根据不同句子的特点,正确地选择训练形式,使句子训练更扎实、到位。
  1、读和抄写句子
  读和抄写句子是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一种训练形式。小学生认识句子不是为了学习语法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感性上对句子进行初步的认识。
   例:①地里的庄稼收完了。
     ②地里的庄稼收完了吗?
     ③地里的庄稼收完啦!
  这道训练题要求教师通过范读、学生朗读以及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初步认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体会到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并能根据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2、比较句子
  比较句子是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另一种重要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句子的比较,认识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
    例:①蓝天上飘着白云。
      ②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在这两个句子中,句①只是简明地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句②在“蓝天”前面加上了“高高的”,在“白云”前面加上了“几朵”,这些具体修饰更清楚地表现了秋天“秋高气爽、天蓝、云少”的景色特点。这类训练题应该在读的基础上突出比较,让学生认识哪种句子写得更具体、形象和为什么具体、形象,并要求学生说(写)话时把话说(写)得更加具体、充实些。
  3、补充句子
  补充句子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句子并把句子写完整的一种训练,是学生学造句前一种过渡性的训练形式。
   例:①____________帮丁阿姨浇花。
     ②我们一同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学会了______________。
  例①要求补充句子的主语部分,例②要求补充句子的谓语部分,例③要求进一步认识句子的宾语。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从感性上进一步加深对完整句子的认识,从而为说(写)完整的句子打好基础。
  4、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是学生学习用词造句前的另一种过渡性的训练形式。
    例:江水和河水都流进海洋里。
     ①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这类训练,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例句,读懂句子意思,进而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体会句子的表达形式,然后再练习说话和写话。仿照例句说话,写话只是要求模仿例句的表达形式,在内容上则应该有所创新。
  5、整理句子
  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通顺的句子,是要通过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句子中词语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因而写句子不仅要注意完整,而且要注意通顺。
  例:太阳升起火红的

上一篇: 句子排列
下一篇: 常用关联词语表
返回〖语文小常识〗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