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深度解读

从不同身份、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课文深度赏析,发掘每篇课文独具的深层次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探寻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

课文深度解读

  ›› 淘知中学 ›› 中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学参考 ›› 课文深度解读 ›› 文章正文

最美之战——《芦花荡》赏析

责任编辑:Spring 发表时间:2014年05月28日 16:57 浏览次数:3824
No.A46660

世界上最美的战争,恐怕莫过于孙犁笔下的白洋淀战争。在作者诗情画意的笔墨里,无论是阴森恐怖的封锁线还是可恶的鬼子,都被抹上一层恬静的色彩。在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没有血腥,没有悲怆,只有血气方刚的坚定,只有一片崭新宽广的胸怀。

有时我在想,孙犁的芦花荡如果没有醉人的风景,恐怕就像大海失去潮汐一样,没有了光彩。文章的开头,就已经把风景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阴森黑暗的大苇塘。”一句点题。战争的艰苦与恐怖一瞬间弥漫在人们的心头。然而下一句便立刻驱除了这种紧张:“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一样”。一浸一滴,互相呼应,体现出一种源远流长的宁和,而这句话又与敌人从炮楼里看到的景色相映成趣,仿佛是由两双不同的眼睛以不同的视角观察着。一双是筋疲力尽的敌人的,另一双则是苇塘里的队员的。敌人看似是胜利者,封锁了苇塘,但他们征服不了人民的心,也打败不了“弹尽粮绝”的队伍,他们是忧愁的,疲惫的,甚至显得痴傻,他们表现出的是一个失败者所存的姿态。而苇塘里的队伍虽然被逼到了绝境,但他们是快乐的,精神是自由的,甚至更加充满自信,正如作者所说:“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饿肚子的人唱的,敌人发了愁”。芦花荡全文像是一次十分客观的描述,实际上在第一段便展现了对敌人的深层讽刺,这也是一种宽广的释怀。

如果说文章大部分是以景喻情,那么文章更出彩的是用景来喻了共产党。“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北天的星斗”,有了北斗的指引,就不至于会迷失方向,而党不正是这样指路的明灯吗?为人擦亮了眼睛,引领民众前进。文章没有大众化地将党比喻成太阳,红星,而是北斗,这与芦花荡的美景交相辉映,更加生活,更加富有乡村的意味,这不正更好地体现了党活在人民心中,党为人民服务这句誓言吗?

这一片片优美的风景,像一条条锁链将文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诗情画意的风景,却能烘托出各种或快乐或静穆或紧张的气氛,它是一条红地毯,映出了文章里那位像鱼鹰一样的老英雄,那位坚毅勇敢的女孩子,它是一口深深的古井,埋藏了作者多少的智慧与情感。全文没有激昂的语调,没有锋利的言辞,没有一般红色金典文学的影子,它宁静、深远,它表现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它没有一处写苦难,但大难依旧在读者心中留存,它没有一处写喜悦,但处处能感受到欢歌。文章没有把侵略者任意唾骂,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大善、大美、大智、大恕,一种宁静的“和”,一种诗意的战争。

宁静并不代表死寂,任何人只要有一份心态,便能宛若英雄。孙犁用这诗一般的笔触,塑造了这人间最美的战争。

 

返回〖课文深度解读〗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