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是物体的主要特征。孩子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上学前,孩子已经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习的深入,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下面介绍几种认识立体图形的方法。
1 触摸感知法
(1)摸一摸。
让孩子观察和摆弄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实物,摸一摸各个立体图形的平面和棱角。通过触摸让孩子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上下面都是平平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棱角,球是圆圆的、没有平面和棱角等。
(2)滚一滚。
设计一个平面,让孩子进行滚圆柱、滚球、推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活动,初步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例如:圆柱、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面上向任意方向滚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还可以设计一个斜坡,让孩子从斜坡上把圆柱、长方体、球滚或滑下来,看哪个先到底端。
(3)猜一猜。
要求孩子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形状摸实物。使孩子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可以选一些比较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摆在桌子上,由家长说出一种图形的名称,让孩子蒙着眼睛摸出这种形状的实物;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在一个箱子里或袋子里摸指定形状的实物。
2 实物搜索法
在了解了各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孩子说一说身边这些形状的事物都有哪些,并将它们归类。例如: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3 积木拼搭法
搭积木是益智游戏,也是重要的学习活动。搭积木不但能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模仿能力和空间感知力,还能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1)拼搭练习。
①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拼搭。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长方体)的面紧密贴在一起,上下摞起来,可以拼搭成一个长方体。在新搭成的长方体左右并排再放一个,分别有两个平面紧密贴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立体图形。
②圆柱的拼搭。
将两个圆柱上下平面紧密贴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圆柱。
将一个圆柱的平面着地立起来,将另一个圆柱的曲面摞在它的平面上,不能组成一个稳固的新立体图形。
将两个圆柱的曲面接着曲面摞起来,无论摞几次,都不能稳固。
③球的拼搭。
将两个球进行拼搭,很难组成一个新的稳固的立体图形。
结论:只有两个圆柱的平面紧密拼搭,才能稳固地摞起来。
(2)自由拼搭。
①搭实物。
利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建房屋、轮船、高楼。搭建房屋要左右结构对称,搭建大型建筑需下大上小,搭建中的接触面要选用大小一致的积木。
②找规律。
用积木拼搭物体,码到一定高度时,积木会轰然倒塌。让孩子比较、对照、总结经验。拼搭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地寻找规律:不同立体图形混合拼搭,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倒塌;大积木在下、小积木在上才稳固;尽量让较大面重合叠加,这样会比较稳固。
(3)游戏训练。
①打保龄球。
先把不同颜色的圆柱积木排列成“倒三角”的形状站立,然后让孩子离开一段距离,拿一个球滚向积木,将积木碰倒。随着孩子操作能力的增强,可以逐渐加大距离。加深认识 “球是由曲面组成的,具有易滚动”的特点。同时培养孩子控制方向的能力。
②多米诺骨牌。
把积木按多米诺骨牌的方式排列好,然后撞倒排在最前面或最后面的一块积木,欣赏积木按次序倒下的有趣景象。在积木的摆放过程中,孩子需要准确地判断空间距离,在观察积木的大小、间距的过程中,培养目测能力。
【教子有方】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培养孩子形状知觉能力的过程。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组合关系的知觉。发展孩子的形状知觉,有利于增进孩子对所处环境的认识,并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辅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作用,坚持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完成。
本文摘自《小学家庭教育全解》,未经书面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