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学理念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学理念 ›› 文章正文

让学生在课堂中变得鲜活起来

责任编辑:小丽 发表时间:2014年03月06日 14:49 浏览次数:628 内容转自:www.shuxueweb.com
No.A34041

有一位新老师告诉我,她说自己很怕见到学生,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如果学生特别安静,就会觉得黑压压的一片,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如果学生吵闹起来,那就更可怕了,因为这根本就不是自己所能够控制得了的。我问她,你为什么会怕学生呢,学生年龄没有你大,学生胆子也没有你大,学生见识也没有你多,学生知识也没有你丰富,你为什么会怕他们呢?她说这种怕并不是怕学生骂她或者打她,而是觉得太不了解这个群体,既然不了解这个群体,自然也就无法教好这个群体,因此与其说是怕他们,还不如说是对自己如何教好他们的担忧。教师要想破除这种担忧,就得打开学生群体这个“黑箱”,走到学生群体中去,去和一个一个的学生个体进行交流,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情绪,去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去理解他们的认识规律。

在群体之中,学生往往会隐藏自己的个人情绪,从而尽量让自己和群体氛围保持一致;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营造出一个积极的氛围,但积极群体氛围的营造却离不开对学生个人情绪的了解和顺应。从学生看来,会尽其所能地与群体氛围保持一致,但如果群体氛围与自己个人情绪相差太大,最终还是个人情绪占主导的,而一旦个人情绪与群体氛围不相一致起来,那就会让学生在课堂中显得与众不同,这就会通过调皮捣蛋,通过生气等方式表达出来。要让教师知道每位学生的个人情绪,这似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老师来说,除了尽可能地知道单个学生的个人情绪之外,在无法知道学生个人情绪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营造积极群体氛围的同时,能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人情绪,为每位学生个人情绪的表现预留空间,对于学生表现出与群体氛围不一致的个人情绪时,教师既要有理解的心态,还要有包容的态度,当然这要以不破坏课堂正常秩序为前提。

尽管学习肯定是学生不可推卸的任务,但任务只能是暂时存在的,而且任务也只能在学生承受压力的情况下,来想方设法地完成。因此,当教师眼中有了鲜活的、一个一个的学生个体时,这时候他们首先要承担的,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学生来讲,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在自己的内心激发出活力出来,这时候的学习就不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个使命;这时候推动学习进程的,不是外在压力,而是内在的动力。可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面对那些高深的学科知识,学生又怎么可能有学习兴趣呢?问题还真在于此,往往对于教师并不高深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也不知道这个知识有多高深,但他只知道自己看不懂自然也就学不会了。所以,对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告诉知识有多高深,这会把学生的兴趣吓跑的;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成就感又会催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从“黑箱”中解放出来,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泛化的群体,然后根据预设这个群体的认知水平,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理解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还要根据学生个性化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来改造、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在教育中,我们经常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也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做应该在起跑线上做的事,因此这儿的起跑线既是一个物理的概念,也是对孩子认知水平的描述。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