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学理念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学理念 ›› 文章正文

理念:蕴藏在教材中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3日 14:29 浏览次数:1893
No.A51139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新课程走进了学校,受到教师们的广泛认同。打开新教材(《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数学》),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气息,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教师们普遍感到,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然而,当他们真正走进课堂才发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又跳不出旧的框框,感到很茫然、很苦恼;还有的教师认为,现在都课改了,以前的方法都得换掉。面对这两种现象,我们提出: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在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较老教材更注重可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新教材通过其题材选择、结构编排等充分体现了最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同时又提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很好地引领我们走进新课程。

在一年的实践中,我们以钻研教材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总结了教材的五大特点,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

一、题材源于生活──启示之一: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

信手翻开人教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如第一册中“比长短、高矮”,教材中出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在桌上比自己的铅笔、尺的长短,老师按小朋友的高矮来排队,“第几”中出现的是公园售票处的排队场景,“9加几”是以学校运动会的画面切入;第二册中,“位置”的教学选取的就是教室的场景,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主题图提供了买气球、套圈游戏、捉迷藏、丢手绢等许多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场景,“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书中大量的习题也是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如“快乐的星期天”(认识时间)、电影院找座位(位置)、邮递员送信(位置)、作业评比(比多少应用题)、“小小商店”(数学实践活动)、到商店购买学习用品等等。这样的题材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这一理念,同时也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第二册“比多少”时,教材呈现了小雪、小磊、小华三人比红花的场景,大兴路小学的雷敏老师受到教材的启发:咱们班不就有红花榜吗?一学期下来,人人都有红花,何不就地取材,拿他们自己作例子来比较?雷老师经过前一天的摸底,了解到红花最多的是15朵,最少的是2朵,正好符合例题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雷老师将学生杨鹏和章莉的名字搬上黑板比红花,作为例题进行教学,然后请同座的两人比一比红花数,再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红花数。不言而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下课后都还在和同学比红花,对“比多少”的知识不仅能很快地理解,还能正确地加以运用。所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