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将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置身于新课程改革,面对要推广的新课程,每个教师都要重新审视一下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即教师的角色问题。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理念而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教师应扮演怎样的新角色呢?我认为应该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 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对话”
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讨论自古至今从未停止过,传统教育中一直把师生关系看作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在这种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中,教育者居于无可置疑的独白者的地位,受教育者则以知识的“容器”而存在,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完整的人的知识、情感、意义与价值,而导致师生关系中人性的失落。被称为世纪末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狂飙”的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特别是为构建新世纪所倡导的平等与对话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认为: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基于知识而产生的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一种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对话关系。“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的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要改变师生之间的“主体—客体”关系,代之以“你—我”关系,这种你—我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与沟通,师生双方都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投入到对话中,随时随地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在相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获得沟通与共享。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感受到,面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自己和身边的老师实践起来有很大的不适应性,许多教师甚至又“蜕变”到原先“师道尊严”的境地中。要真正地做到平等对话,需要每位教师要全天候、全方位、全身心地去以心换心,以情激情。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能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与愿望,教师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禁锢,要注重联络学生情感。平时有意识地和他们一起游戏,亲切交谈,关心他们的兴趣爱好、身体思想状况等。在课堂教学中,儿童在乏味、压抑的气氛中会产生低沉消极的情绪,教师要尽量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行为和审美体验的情绪,从而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二、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训,使教师的角色一直定位于“文化传承者”,“知识本位”与“以分为本”的观念使一直以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教材上规定的知识,学生任务就是掌握这些知识,而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新课程《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勇于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格的组织者: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组织课堂教学不应是包办代替的请君入瓮和诱鱼上钩式,而应随机应变地处理好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生成。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要变“目中无人”为“心中有人”,时时了解学生在做什么,有什么需要。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要做到关注全体同学,根据加德纳多元理论进行个性化教学,要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引导学生与老师,与文本与同学进行对话,从而引发思维碰撞的火花,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也才能使教学过程达到收放自如、开合有度的境地。
三、 从学生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过去,教师“指令性”地教学行为已使学生失去了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常扮演“打分机器”的角色,对学生缺少鼓励和关怀,完全是学生学习的评判者与监督者。而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求教师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导语的设计、氛围的创设、情境的模拟、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材所蕴含兴趣因子的发掘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外,要教给学生探索与发现的方法,要营造“敢于提问、勇于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这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实践,通过自主观察、动手实验,经历行为体验,形成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
四、 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积极学习的激励者。
从心理学角度看,失败会使人痛苦,甚至丧失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内驱力”,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对”或“错”的信号,甚至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无情的批评或出言不逊。相反,教师始终要在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让学生坚信自己有成功的潜能,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引导他们时时以“我能行”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座右铭,激励他们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并从不断的成功体验中获得并加深自信,再把自信转化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