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域外采风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域外采风 ›› 文章正文

澳洲学生学面积和周长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8日 16:14 浏览次数:1540
No.A52511

我在MARRYATVILLE PRIMARY SCHOOL(玛瑞爱特威澳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时间从9:30一直到11:00,我第一次听这么长时间的数学课,但也是我平生听的所有数学课中收获最大的。课一开始,老师首先让同学们交流各自回家测量的身体各部位的长度,有hand(手)、height(身高)、arm span(臂的跨度)、sternum(胸部)、 phalange(趾)、knee(膝盖)、hip(臀)等很多,我没有记全,基本上自己的身体能量出来的都有了,同时相机告诉学生这里的许多数据可以用约等号,因为,不是最精确的。然后是交流各自在家里测量的bed(床)、 mirror(镜子)、cupboard(碗橱)、bookshelf(书橱)、keyboard (键盘)等的长、宽、高等的情况,而这些都必须把家里的实物画成平面图形,做在作业本上,量出的数字就直接标在图上。

课的第二个环节是老师在白板上写出这样两个问题:

I hypothesise the perimeter of my (我假定我的)

1) hand will be______cm (手的周长       厘米)

2) foot will be______cm (脚周长       厘米)

然后老师自己的手贴在白板上,用彩笔很快画出了一个手的轮廓。学生们受到启发后,也都把自己的小手画在了作业本上。这种数学作业本不是横线的,全部是由0.5厘米边长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在老师的提醒下,有的把与手臂联系的缺口连上了。有意思的是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作业本放到了地上,把自己的一只脚踩到了作业本上,开始画轮廓,有的还请同伴来帮忙。

就在学生画得差不多的情况下,老师又在白板上写出了两个问题:

I hypothesise the area of my(我假定我的)

3) hand will be_______cm(加平方)(手的表面积)

4) foot will be_______cm (加平方)(脚的表面积)

接下来主要的工作就是把画出来的手和脚的周长和面积算出来。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开始在利用作业本上的方格,并把它用直尺重新画出明显的1平方厘米的方格。不过也发现几位学生到学具箱里拿出了软皮尺和细绳,他们就直接在画的手和脚上一段一段地量,有个学生还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个孩子,还表扬了这个同学想到了借助细绳的新的办法。

计算的过程很辛苦,主要是要细心的画,还要一格一格地数,有的学生很聪明,就直接在每一个小方格里标上序号,边上有缺口的都两个半格标一个序号。也有的点点子,就不太清楚,老师不断巡回指导。这里化费了半个多小时。我又记录,又拍照片,还趁机打开学生的学具盘,真是应有尽有,计算器、扑克牌、铅丝、榔头、线团、绳子、剪刀、刻刀、钳子、彩色笔、胶水、夹子、双面胶、订书机、各种型号的钉子、各种体育运动的球,但没有“四机一幕”,电脑到有四台。联系这堂课又想到我们的资源建设问题,我们以前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可能有些问题,当初我们建四机一幕这些现代化装备可能更多的是考虑老师如何“教”得有效率。而他们的这些小东西更多地是考虑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实践,使他们“学”得有效率。我们确实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需要上。

这样的课堂练习,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当一部分学生做完后,老师又在白板上出示了新的问题:

I hypothesise my body the perimeter of (我假定我身体)

will be_______cm and my area will be_______cm(加平方)(周长、表面积)

已经完成的同学到老师那儿批改后,就两人一组,拿了大米尺和卷尺,来到教室外面,有的用皮卷尺沿着身体的轮廓量周长,大多数索性就躺在地上,让另一个同学用白粉笔沿着身体的轮廓画一圈,再互相交换,然后各自在自己的身体轮廓上打大方格,他们都很有乐趣地做着,不知不觉,11:00到了,地上的方格还没有打好,老师就让大家回教室,其实这已经足够了,课堂的差异性也充分体现了出来。1个半小时连我也没有觉得时间长。

我记不起来我们的教材中这节课的设计是怎样的,我想请数学老师来作一个专业的比较研究。就这个课程设计说说我的想法。由于中国的课程设计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设计在价值取向的差异,一个重知识取向,一个重能力取向,所以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课基础扎实吗?我们基础扎实的主要标准是考试,课堂上没有一定量的而且形式多样练习与训练,算是高质量的吗?能考好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考虑远一点,像这堂课上学生这么复杂的生活问题,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解决了,还怕解决不了更复杂的问题。在他们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将来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这是最基本的素质。但我们不行,因为我们的高考,只有那么多的录取名额,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都会想到连大学都靠不上,还考虑那么远!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和权利,但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无权、无奈!学校无权、无奈。

我们的课程改革似乎带来了一丝希望,但再往深层次想,这不仅仅是制度、体制的问题,还有文化的问题。我们几千年的文化背景就是背书、记忆的传统,要想一下子把一种积淀几千年的文化习惯改变很大,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当然,我们已经努力地改革了很多,比如课程内容的生活化问题,现在教材的许多内容已经与儿童的生活贴得很近了,不过与他们的课程设计相比似乎还有很多距离。大家可以看到面积与周长的解决,他们首先从孩子自己的手、脚、身体开始,他们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动手画、量、算。我们有许多数学题目看上去已经生活化了,但仔细想想,它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可能比较容易理解题意,还有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用的以外,与原来不怎么生活化的题目没有真正本质意义上的区别,那些生活题一样地在让孩子们天天练呀练!我们需要的应是让学生真实地去动手实践,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在纸上做操作题。在小学阶段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往往能弥补因为城乡师资水平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缺陷。像这堂课的设计,让一个村小的一般老师上和让一个城里高水平的老师上,学生发展的差异不会太大。所以,抓好课程改革也应是使教育走向均衡化的必然选择。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