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之“中心思想”
不知道是谁的发明,学完一篇课文后便是老师讲解的课文的“中心思想”,一般来说是1、2、3若干条。而且这个是要学生抄好背好的,考试也是要看答出几条的,最好是一字不差,那就能得满分!
可是,任何一篇文章,一万人看过会有一万种理解。这也是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魅力所在。教师当然要起到引导学生思想的作用,但引导不是代替思考,这样的总结背诵出来的“思想”还算思想吗?
2.数学之“题海战术”
一个公式横着变、竖着变、左变、右变,百变不厌其烦。学生们奋战题海,久之则熟读各类题型,更是在中小学里造就了无数“奥数”天才。但据本人的不完全的混沌方法统计:大部分人的数学知识都浪费了,他们也许学会了复杂的公式变换,但他们从来没学会用数学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数学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抽象问题、简化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问,它不仅仅是用来计算的。“十进制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居然有很多大学生答不出来。可见一斑!
3.物理、化学、生物之“试验课”
既然是试验课,就应但是“试一试”,可偏偏我们的试验课把试验目的、意义、步骤都一一布置好了,这样的试验还有多大意义?
我们是不是也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自己去通过试验来验证?这样会不会更有意义些呢?
4.自然常识之“不在大自然”
自然课,了解大自然吗!至少也要多到大自然里看看,光看书本就了解了?还真有点运筹课堂、决胜自然滴味道。前段时间看电视里一个儿童秀节目,孩子背出N多蝴蝶的名字并能认出图片。这孩子是挺聪明的,可我倒是更希望这孩子能去自然界里多看几种蝴蝶!
5.品德之“是一门课”
品德这东西,在榜样、在行为指导、在以身作则,唯独不该是一门课。人的品德岂是念两句课本就能修炼好的!
有这一堂课的时间不如领学生去做一些公益事业!从助人中得到乐趣,得到尊重,不是更有意义些?
6.英语之“娃娃抓起”
孩子尚小,汉语语法尚不清楚。还要学英语!这个全民英语说的多了,我就不重复了!
7.犯错误之“检讨书”
学生犯了错误,自然应该批评。可这“检讨书”不知何用?
若学生已然知道错了,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何须检讨?
若学生毫无悔意,这违心的检讨又何用?
8.打架之“坏学生”
小孩子打架,不见得都是流氓秉性。他们的是非观念还不成熟,有些打架不过是争强斗勇。这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这孩子勇敢。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跟同学打架不是勇敢,保护同学、和歹徒坏人打架的孩子才是好样的!
我们常见的学校处理方法是打架就记过,不问是非,这只会把这类孩子都推到社会的反面!
9.德、智、体之“三好学生”
这个“三好学生”由来已久,历史上也对学生确实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时至今日,这个标准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首先“德”无法界定标准,“智”用考试成绩也不是很合理。现代社会讲究的是精细社会分工,更提倡专业人才。
不如设成“数学之星”、“绘画之星”、“小发明家”、“体育之星”、“厨艺之星”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