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改动态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改动态 ›› 文章正文

新课程:课堂是生成的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8日 15:10 浏览次数:1888
No.A52501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这只是一则寓言,在我们的传统教学实际中,虽没有这样愚蠢的“渔夫”,却有这样的愚蠢行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它制约着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的思维创新,扼杀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然而,事实上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学生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遗憾的是我们宁可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

有一首来自学生的诗值得我们深思:“对任何人来说,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的确,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我们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笔者以为,对于课本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只有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才能体会出别人体会不出的感觉,从而在课堂中使智慧得以生成。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于漪老师在讲《蜘蛛》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她:蜘蛛结网捕食蚊虫,为什么它自己却不会被蛛网粘住?备课时并没有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于漪老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坦然承认自己暂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她鼓励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走访专家。在课堂向课外延伸的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竟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要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趋向充分表现而达极致。具体而言,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假设方案,使自己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发现学生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东西时,要大胆地因势利导,打破计划;经常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寻找缺陷,及时调整,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才能充满着激情与智慧,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