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综合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综合论文 ›› 文章正文

“导”出一片艳阳天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4月09日 18:52 浏览次数:1653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037

在我们越来越关注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千万别忽视了教师的“导”的作用,其实,一节课能否上得成功,关键在老师,在于老师怎么引导孩子进行有效学习,怎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三维目标有机渗透,巧妙融合,不露痕迹的使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和技能,领略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了熏陶。

1、导在“多元解读”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等这些都蕴涵了这一次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比如《三袋麦子》,说的是小猪、小牛、小猴如何处理各自所得的麦子之事。小猪把麦子吃光了,小牛吃了一半存了一半,小猴则把麦子种了下去,后来收到了更多的麦子。老师问学生喜欢谁,就有孩子说喜欢小牛,说小牛慢慢吃挺好的。其实这是符合我们现代人的消费习惯的,或许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但现实的消费习惯已经在他长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他的心中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大多数最终选择了小牛,吃一半种一半,折中了小猴和小猪的做法,我不是说学生的这种选择不好,但其实这是一种比较中庸的做法。
  我们在处理学生的多元解读时,要敢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意见,纠正学生的错误。“纬莫如深”比“一言堂”更可怕。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世界的认识也不全面,有时,他们的解读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个时候就更需要老师的机智的不露痕迹的引导。
  2、导在“预设生成”时
  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敏化语感。
  《三个小伙伴》是讲了野猪、大象、袋鼠互相合作种植小树苗的故事。故事学完后,老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这三个小伙伴吗?”此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野猪不好,它的嘴硬硬的,会伤害我们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与整个课堂氛围不相融洽的问题,这位教师没有回避,而是带领学生认识了现实生活中野猪,从童话世界走向了现实生活。
  可见,课堂生成应该是真实的,教师不要为追求生成而生成,只追求奇异,而忽略教育的“价值引导”,在课堂因无谓的生成而失范、无序时,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及时捕捉、瞬间判断,作出“缩小”“放大”或者“搁置”等相应的处理策略。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