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往往会打破思维的平衡状态,出现活跃的不平衡,急需求得新的平衡。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是学生进行学习、主动求知的动力。而学生能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问难,说明他们自身的动力系统得以调动,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配角地位,由机械被动的应答,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究,思维当然会变得格外的积极、活跃。
一、以疑导学,初步质疑
在教学中,我通过质疑、解疑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同学们!这节课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想了解他吗?他欢迎每一位小朋友向他提问。”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面对着画有卡通形象的“雄日”问:“新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怎么没有种出美丽的鲜花?”“你捧着空花盆见国王,不怕国王生气吗?”“你是怎么被国王选为继承人的?”…… 他们兴趣盎然,不停地向“雄日”问着一个又一个充满了童趣的问题。
这时,他们的思维正处于最为积极活跃的状态。不用老师督促,他们已然开始自己读书,与小组的同伴合作学习了。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与组里同学讨论、争论,终于明白了:原来,国王给孩子们的花种都是煮过的,根本发不了芽,更不能开出美丽的鲜花。国王想找的继承人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们不但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还能解决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在学习的实践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地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以疑助学,善于质疑
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三千多年以前,科学家伽利略也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可是周围有部分学生,上课根本没有提问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孩子们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提问。因此教师应定向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先指给学生思维的对象或方向,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思维方法去质疑。或者让学生先去实践,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总结发问规律,问的方法从不会到会问,引导学生质疑,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思考点,设法为学生的质疑铺路搭桥,避免提问的盲目性。提问的思考点往往都是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难点,抓住了思考点,能以点带面,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