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指明了一个方向,那么如何抓好课程实施,实现课改的目标呢?我认为关键是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
一、以学定教,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以学定教,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1.学生自己定学习目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或想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如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学生提出了"曼谷的小象是怎样的?这只小象可爱吗?小象的主人是谁,他(她)是个怎样的人?"等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归纳,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组织阅读教学。
2.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阅读实践过程,因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水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教学《庐山云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学习庐山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云雾的特点,在书上勾划,批注,然后组织学生汇报,集体交流。由于学生对庐山云雾的不同选择,因此,教学时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时调整顺序,这样教学更让学生有个"自由感",有个随心所欲,显得更为畅怀、洒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的权利。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理解的进程。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有创造性,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在学习第一则故事"完璧归赵"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绳池之会""负荆请罪"。"只要能弄明白故事的内容和人物的特点,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学生有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学习,有的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学习,有的通过画画的方式,有的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有的通过边读边想象,小组讨论等方法,学得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