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作为阅读方式之一,是指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部分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下面就朗读的作用、朗读的指导谈一些心得体会。
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作用有如下三点:
(一)朗读能使学生吸取知识、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知识的积累是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语文课应着重教给学生吸取知识的方法,吸取精华部分,扩大自已的知识视野,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从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看,既有社会科学知识,也有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活、社会和历史。学生通过阅读吸取和掌握知识。同时,阅读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人们常说的“读书可使人变得聪明”是有道理的。人的思维要靠语言,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指导阅读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给学生的智慧仓库增添一笔财富,不言而喻,阅读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作用是明显的。
(二)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又是感情容易激发的时期,最容易受到阅读材料思想内容的感染。中学的语文课文大多充满着鲜明、强烈、健康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学生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以及亿万人民无限怀念总理的深厚感情。